智化寺
- 阅读:19
智化寺。
社会文化。
历史沿革/智化寺
智化寺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九年(1444),原为宦官王振的家庙 ,明英宗赐名“报恩智化禅寺”。
“土木之变”后,王振被抄家灭族,但寺因敕建得以保留。
英宗复位后,于天顺元年(1457)为王振在寺内建精忠祠,并塑像祭祀,康熙年间又加以重修。
乾隆七年(1742),王振塑像被诏令毁去,并将为其歌功颂德的碑文磨去,寺由盛而衰,至光绪年间,寺内建筑已破败不堪。
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,又毁坏垣墙,封闭佛殿,寺遭破坏。
民国年间,寺日益破败,仅余房199间,靠出租房屋来维持寺中生计。
1938年曾对钟鼓楼、万佛阁、智化门等建筑进行修缮,但部分寺院被占为啤酒厂。
1957年寺被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,1958年拨款整修,1961年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86年,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智化寺。
1987年,北京市政府对寺院建筑进行修缮,1990年,智化 寺被北京市文物局定为私人收藏文物的展览窗口。
1992年全面开放,1994年北京市文博交流馆成立,设在该寺。
2012年10月8日,智化寺因古建修缮临时闭馆。此次修缮被列入《北京文物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》2012年度修缮计划,是市政府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。本次修缮工程也是智化寺历史上较大规模的一次修缮。主要对智化寺如来殿和万佛阁建筑的受损部分进行了修复;对建筑结构移位的部分进行了拨正归安;对彩绘剥落的地方进行了修补。
寺院音乐/智化寺
佛乐明代初年规定,佛教寺院分为禅、讲、教三类,要求僧众分别专业修行佛法。 智化寺属于禅寺,局临济宗门下,禅僧地位高于乐僧。当时乐僧祗收13岁以下小孩做门徒,入寺之后,要学习七年音乐,学习期间每日练习听音、发音,必须在很窄的板凳上练习吹奏和打击姿态,直到能在寒冷冬天或酷热夏日下连续演奏四、五个小时,仍然韵真声满,字正腔圆,才算合格。经过严格训练的乐僧使智化寺音乐得似较为完整地流传到今天。智化寺初期住持皆由禅僧担任,以后乐僧地位提高,也可担任住持。
1446年传入智化寺的佛乐,曲调空灵神秘,古朴典雅,大部分曲牌与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编成的《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》相同。
乐谱历史王振凭借独特的地位将明代的宫廷音乐带出宫院高墙,送进自己的私 庙。由于智化寺具有太监寺院共同的封闭性,艺僧们按照十分严格的“口传心授”的方式代代传受,不与外界接触,明代进寺院的音乐就相对完整地延续下来了。流传至今虽历经五百年,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迹风,堪称“中国音乐的活化石”。
智化寺音乐的记谱,采用的是中国古老的公尺谱方式,谱本截止到2013年发现和保存的主要由三套:一是寺中二十六代艺僧本兴整理的抄谱,二是水月庵坤光绪癸卯年(1903年)的抄本,三是1952年智化寺艺僧广在如来殿藏经橱内发现的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由智化寺十五代艺僧永干所抄的古谱。这三套乐谱经古乐专家查夷平先生研究,其四个基音(哑乙、勾、靠凡、夹六)都相同,而且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和发音效果也丝毫不差,可以说,从1694年至今300年间,智化寺音乐乐谱一直没有变动。结合艺僧们在传授上的封闭特性推断,从开寺至今智化寺音乐原质没有变动,因此,智化寺的乐谱已具有500多年的历史了。
乐器自制智化寺乐僧使用的乐器,是与一般吹鼓手的不同,多为自 己定制,笛音比一般曲笛要高;管沿袭宋制,仍九孔;笙是定做拾柒个全簧,与唐宋时流传的簧乐乐音恰好相符。智化寺云锣又称九音锣,为明成化年间制作,音色醇美,称得上是一件地地道道的文物。智化寺的艺僧地位低于禅僧,只有13岁以下的小孩才能收做门徒,入寺以后,每日练习听音和发音,十分辛苦。
1982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恢复活动后,在凌海成等人积极推动下,一些老乐僧被请回庙里。当时共找到八名,分别是明声、秀全、增远、兆禅、绪增、福广、学礼、本兴。其中增远和福广是智化寺第二十七代和第二十八代僧,一个吹笛,一个捧笙,加上吹管的绪增,成为主要演奏者。智化寺音乐与西安城隍庙音乐、开封大相国寺音乐、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起,同属我国现存的最古老音乐。为了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,1986年3月31日,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“北京佛教音乐团”。同年底,该团即赴西德、法国、瑞士等国演出。
建筑文物/智化寺
智化殿面南朝北,是智化寺的正殿,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。殿内正中和两山以前供有汉白玉石须弥座,中央供奉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、药师佛,两边供奉十八罗汉坐像,均为木质漆金,惜现已无存。1972年三世佛移往西山大觉寺,亦陈列大雄宝殿内,该殿悬乾隆御笔匾额“无去来处”,细细想来,这或是历史的巧合,或是乾隆皇帝的灵感,亦或是佛法的无形无际,令人回味无穷。
如来殿在智化殿后,是中轴线上较大的建筑,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,因此得名如来殿;殿为上下两层,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饰满佛龛,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,相传有九千余尊,因此又得名万佛阁。由于智化寺特殊的历史背景,其彩绘和雕塑艺术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(如转轮藏),又带有浓重的世俗社会气息。
万佛阁是智化寺的较高处,从远处的山门、钟鼓楼,到近处智化殿、万佛阁,所有殿堂的屋顶全部辅装黑色的琉璃瓦,象征着神圣和庄严、权势和高贵,皇家寺院、敕建寺院主要使用黑琉璃瓦,只有官窑才可以烧造。黑色琉璃瓦屋顶,正好与“智化”寺名相对应,前者以风降恶魔,后者以智度化众生。
经板智化寺内保存有一部乾隆版《大藏经》经板,共724函,7240余册,收佛典1675部,重达400吨,是世界上仅存的两部汉文大藏经经板之一,堪称中国木版书之最。另一部是《高丽藏》,珍藏于韩国伽耶山海印寺,该寺因收藏经板而享有“海东敦煌”的美誉。
建筑布局/智化寺
智化寺坐北朝南,排列布局具有明代特点,在建筑风格上,虽经多次 翻修,仍保存着宋代向明清过渡的明显特征,也是北京城内现存较大的明代建筑之一,是研究明代建筑的重要实例。寺中原有房数百间,占地2公顷多,原有中路5进院落,及东跨院后庙和西跨院方丈院。现中路仍保留山门、钟鼓楼、智化门、智化殿、万佛阁和大悲堂等建筑,东跨院为小学所占用,西跨院为民居。
山门在智化寺最南边,砖砌仿木结构,拱券门,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,面阔三间,进深一间,通宽7.1米,门额上有石刻“敕赐智化寺”。山门前有石狮一对,门对面原有照壁,解放后拆除。
山门之内为钟鼓楼,分列东西,形制相同,黑琉璃筒瓦歇山顶,面阔、进深均为7.1米,下层为拱券门,单昂三踩斗栱,上层四壁为木障日板,四出门,单昂三踩斗栱。
钟鼓楼北为智化门,又称天王殿,黑琉璃筒单檐瓦歇山顶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通面宽13米,进深7.8米,单昂三踩斗栱,南北均为障日板壸门式门楣,南面门楣上悬华带匾“智化门”。殿前有石碑两座,殿内原有弥勒、韦陀、金刚等塑像,现已无存。
智化殿在智化门之北,为寺院正殿,黑琉璃筒瓦歇山顶,井口天花,面阔三间,宽18米,进深14.5米,重昂五踩斗栱,殿后有灰瓦悬山卷棚顶抱厦一间。明间层顶原有金碧辉煌的斗八藻井,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连同万佛阁的藻井,被寺僧盗卖至美国。殿内中央原有汉白玉须弥座,上供金漆佛像,左右各列罗汉10尊,北侧亦有佛像,现已不存。
智化殿前有东西配殿,东为大智殿,西为藏殿,形制相同,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。智化殿后有一黑琉璃瓦庑殿顶重楼,上层为万佛阁,下层为如来殿。万佛阁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单翘重昂七踩斗栱,上下层墙壁上遍饰佛龛,原置小佛像9000余尊,故上檐榜书万佛阁,但现佛像缺损很多。如来殿因殿内供如来而得名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单昂单翘五踩斗栱,殿三面为砖壁,南面为隔扇门窗,东北、西北角有楼可上楼。殿前原有月台,后因积土被掩埋地下。
大悲堂在万佛阁北,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,单昂三踩斗栱,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通宽16米,通进深8.6米。
万法堂,在大悲堂北,面阔三间,硬山布瓦卷棚顶,居全寺最北。
旅游贴士/智化寺
开放时间为每天的8:30-16:30(每周一闭馆);每周三,前200名参观者和开放日期间集体预约的未成年人可免费参观;大学生及研究生凭本人学生证可享半价优惠;老年人、残疾人、现役义务士兵、中小学生、北京市见义勇为荣誉获得者凭相关证件可免票参观。
游客可以乘坐44、800、750路公交车在雅宝路下车。24、674路公交车禄米仓站下车。
友情提示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网址资料
网址名称: | 智化寺 |
信息栏目: | 信息简介 网站链接 |
网址链接: | www.zhihuatemple.com |
收录查询: |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 |
网页版本: | 手机版 电脑版 |
本页链接: | http://wanghoogwj7.kaoad.com/ |
- 手机访问